巴金创作这本书,注重的是性格描写,用恋爱事件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(《序》)。可我认为,这本书写出的效果在读者(用心认真的读者)的感觉看来,恋爱不是主题,主题倒是在三十年代创作中,倾向追求“个性解放”,追求一般小资产阶级(知识分子)革命活动的心理。作者在《序》里面说:“《雾》的主人公周如水是一种性格,模糊的,柔弱的;《雨》的主人公吴仁民是一种性格,粗暴的,浮躁的,但比周如水已有了进步,至于《电》里面的李佩珠的性格则可以说是近乎健全了。”特别提示: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,真实性未证实,仅供参考。请谨慎采用,风险自负。